9月7日下午,健康医学院隆重召开2025年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本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精神,紧密对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5年)》及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新要求,聚焦数智时代背景,系统性优化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涵盖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康复技术、体育保健与康复、职业健康安全技术四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行业发展能力。
会议特邀来自行业、医院、卫生监管及科研机构的资深专家组成指导委员会。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宗岩、淮安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刘永涛、江苏省淮安体育运动学校副研究员管培培、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高晶、淮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监督和职业健康处处长王兆芳、淮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师李双姝等专家莅临指导。健康医学院东方院长、孙青副院长及专业群全体教师共同参会。会议由东方院长主持。
东方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专业群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发展概况与面临的机遇挑战。他强调,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和数智技术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主动适应卫生健康事业与体育康养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任务。
随后,中医养生保健专业负责人李冉、中医康复技术专业负责人尹侠、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负责人张梦、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专业负责人分别就2025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依据、整体框架、主要变化及重点内容,向专家组进行了详细汇报。修订工作严格遵循2025年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充分体现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对职业能力的新要求。
与会专家在认真审阅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听取汇报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和论证,提出了极具前瞻性和操作性的系统性指导意见:(1)强调特色发展与优势培育。专家指出,各专业需进一步聚焦其独特的服务领域和人才培养定位,在课程体系中有机融入区域中医药资源、特色诊疗技术、健康服务新模式等元素,开发一批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核心课程与特色模块,强化学生的独特竞争优势。(2)紧扣时代要求,融入新质要素。专家强调,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核心环节,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主动融入“新质生产力”相关要素(如数字化技能、智能化设备应用、大数据分析能力等)和“科教融汇”重点内容(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将新技术、新规范及时纳入教学),确保人才培养的前沿性与适应性。(3)聚焦核心能力,优化课程体系。专家建议,要进一步精准界定各专业对应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基于此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逆向梳理与审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的契合度,特别注意避免交叉重复或衔接不当,确保课程体系支撑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性。此外,专家们还就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推动书证融通、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建议。
论证环节结束后,东方院长对专家们贡献的真知灼见再次表示感谢,并要求专业群各专业立即行动,组织核心师资团队全面梳理、专题研讨专家意见,将其作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抓实抓细方案的完善工作。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健康医学院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定稿与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进专业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注重数智赋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区域经济社会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